10月6日,欧足联发布了引发广泛关注的海外赛声明。声明中既重申了反对旗下联赛在海外举办的传统立场,同时又批准了西班牙和意大利足协提交的两场海外赛申请。这项决定的核心原因在于,国际足联的规则中并未明确禁止联赛海外赛的条款,欧足联只能以“特殊破例”的形式予以通过。虽然欧足联主席切费林多次表态反对,但随着这一先例的出现,海外赛进程或许将难以被真正遏制。

欧足联拓展海外赛事,中国如何抓住机遇

西甲和意甲宣布将在海外举办联赛,这一举措无疑成为全球足球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它意味着,足球的商业资本破除了欧洲职业联赛长期以来依赖本地社区根基的传统束缚,为欧洲五大联赛的全球化进一步开辟了道路,也预示着职业足球跨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具体而言,今年12月21日,西甲的巴萨对阵比利亚雷亚尔将在美国迈阿密进行,而明年2月8日,意甲的AC米兰与科莫则将在澳大利亚珀斯打响历史首场海外赛。这些比赛不仅具备历史意义,也将成为全球足球产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标志,为其他联赛效仿提供新模式。

近年来,北美、中东以及整个欧洲的资本不再满足于仅通过季前赛等商业活动获利,而是希望通过更高水平的竞技赛事,如欧洲五大联赛,进军全球新兴市场以寻求更多商业机会。这种举措本质上是在模仿北美四大职业联赛的全球化模式,希望撬动更多的观众市场。

但联赛走向海外也引发了欧洲本地球迷的不满,冲击了欧洲足球持续百年的“社区文化”。以巴萨和比利亚雷亚尔为例,有18个球迷团体明确提出反对海外赛。他们担心,这样的商业化行为可能削弱俱乐部与所属城市的联系,破坏足球本身的社区价值。此外,欧足联主席切费林的反对意见也与此类似,他表示:“海外赛是足球商业化的过度表现,可能对球迷利益和当地联赛资源造成损害。”

与此同时,西班牙球员工会也站到了反对阵营一边。他们认为,海外赛意味着球员将面临更加繁重的旅程和赛程压力,严重威胁到身体健康和职业生涯安全。球员工会明确要求尽快召开联席会议,与西班牙职业联盟、足协及欧足联商讨球员权益和健康保障问题。毕竟,频繁的长距离旅行可能带来体能透支和更高的伤病风险,这是许多人对海外赛忧虑的一大根源。

尽管存在广泛争议,但在当今高度全球化和数字化的环境中,五大联赛推行海外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正如西班牙职业联盟主席哈维尔·特巴斯指出的那样:“将西班牙的足球文化传播到更广泛的区域,能让西甲变得更具影响力,而不是削弱它的价值。”他还特别提到了NBA和NFL成功开展海外赛的案例,通过这些赛事,北美体育文化的全球化影响力和商业价值得到了成倍增长,这为欧洲足球提供了重要借鉴。

站在俱乐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角度来看,推动海外赛也有不少现实意义。尤其对于在电视转播和国内比赛日收入上已触及增长天花板的西甲和意甲俱乐部来说,开辟海外市场显然是新的增长点。

以比利亚雷亚尔为例,其CEO罗伊格坦言:“海外赛可以帮助俱乐部拓展生存空间。”此外,为缓解本地球迷的不满,部分球队也提出补偿措施,例如为前往迈阿密观赛的球迷提供免费交通与住宿,季票持有者还能享受一定金额的退费补贴。而意甲球队AC米兰预计通过海外赛将获得约800万欧元的收益,这笔资金的大部分归俱乐部所有,其余则分配给支持海外赛的其他意甲俱乐部,展现了一种利益共享模式。

可以看出,将部分联赛场次放在海外举办,对西甲和意甲来说是拓宽商业版图的一种双赢策略,同时也不会对球队的本地传统造成实质性冲击。

更大的意义在于,联赛落地海外市场能够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新兴足球市场发展。例如,与低质量或者主力不全的季前赛相比,主力阵容较为完整的联赛海外赛无疑更具吸引力。迈阿密作为西甲首场海外赛的举办地就体现了北美足球市场的潜力,而今夏火热的东亚地区以及商业氛围浓厚的中东也都被认为是未来潜在的落地市场。

在所有的潜在市场中,中国内地自然是不可忽视的选项。近年来,中国足球观赛产业发展迅速,球场硬件设施不断升级,球迷基础稳步扩大,各类赞助商也展现出对优质赛事的浓厚兴趣。从多个维度来看,中国完全具备承办西甲或意甲海外赛的条件。

欧足联拓展海外赛事,中国如何抓住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中国政府出台了鼓励引入国际顶级赛事的相关政策,这为西甲、意甲未来进入中国市场扫清了政策障碍。相比于夏季的季前商业赛,竞技水准更高的联赛海外赛无疑是更理想的选择。如果西甲或意甲转战中国,将有望彻底焕发中国国际足球市场的活力,并在亚洲市场全新布局。